看《紅樓夢》的時候,會注意到里面的“吃”。湘云的烤鹿肉,寶玉給丫鬟特意留的楓露茶,賈母同劉姥姥吃的藕粉桂糖糕……這是讓目光膠著的時刻。后來又讀到梁實秋、汪曾祺乃至蔡瀾,發(fā)現(xiàn)他們相當一部分的筆力都花在了“吃”上面。一邊吃飯一邊有滋有味地看,心里念念叨叨,這幫老饕!
但是在生活里,自己是一個對吃相當乏味的人。在外讀書多年,只相熟三個窗口的打飯阿姨,分別對應(yīng)著早、中、晚三餐。熟悉以后,阿姨在隊伍里剛看見我,就會十分利索地把勺子伸到那幾個位置,也不用怎么囑咐。
不愛花心思吃,自然也不曉得怎么挑菜。與菜市場有了交集,是在來到中鐵十四局杭州富春灣項目部之后。
項目辦公室負責(zé)日常買菜,幾十口人,采購一次可以吃三天。項目部定期會按照大家的意見更換菜譜,買菜前一晚,王大廚先根據(jù)菜譜把所需食材發(fā)給辦公室,次日清早飯罷,我們幾個跟著皮卡就往菜市場去了。項目附近有兩個常去的菜市場,過了富春江,稍微遠一點的叫城東綜合市場。既有“綜合”二字,便是擔得起“一應(yīng)俱全”的形容,鍋碗瓢盆等雜貨自不必說,冬蟲夏草、禽肉蔬菜也不必提,連電影院、連鎖面包店這樣的門店也川流不息。單是第一層,就被分成了四個區(qū)域,肉、菜、凍貨、生鮮,四方結(jié)構(gòu),攤位密集。初去如墜迷宮,只得緊跟著同行人,生怕一個錯身就再也尋不見。供人下腳的通道并不寬敞,奇的是三輪貨車卻每每能見縫插針地開進去。“咵”一聲卸開車斗,雙手提起袋子一角,往后一拽,貨物就落下地來,喇叭聲隨即消失在人聲鼎沸中。
這邊的人喜生蠔,常光顧的那家有一手絕活,“凡是經(jīng)她手的生蠔,只要一摸,就能知道里邊兒壞了沒有?!蓖略谝慌孕÷曆a充,“咱們今天要買的生鮮,你別看他家攤位不大,可絕對能保證質(zhì)量?!闭f著,朝著攤位里面點一點頭。身材小巧的江南阿嬤赤膊穿著防水圍裙,腳上蹬一雙墨綠雨靴,皮膚有種得不到陽光的蒼白,皺紋很少。議定品種和價錢后,充氧、打包一氣呵成,一套動作觀看下來,會生出敬佩。
生鮮味道在身后淡去,又進入鮮肉區(qū),白色的LED燈珠,大紅色燈罩。不同于其他區(qū)高懸的冷白色燈管,每一戶肉攤前都要垂下三到四支燈罩,光源直射在生肉上面,肉也是紅白相間。
從仔排到里脊,分門別類地碼在案上,旁置一把刀以及小型噴火器。那刀與尋常的家用刀又不同,造型沉鈍,刀背寬而厚,且兩端上翹,刀刃銀亮。對準肉揮下去,如同熱刀切黃油一般,肉順從地自大塊上面剝離。忙起來的時候,切肉的動作則是行云流水的舞了,一改方才的不徐不緩,全身每一關(guān)節(jié)好似都活了起來??淳昧?,就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秘密,從小腿開始,力量來到腰窩,帶動著肩膀,力量再由此傳到小臂。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咄咄咄,身體隨聲音律動,此消彼長。一層薄汗下來,案板上又添幾片新鮮刀痕。還未來得及剔凈指縫的油脂,打開冰柜,礦泉水瓶昨晚已注水凍好,放在塑料袋最上方。項目每次采買的肉量都不小,皮卡車往往需要提前準備好隔熱的泡沫箱,把肉用泡沫箱裝好,用凍好的水瓶壓實,維持回程路上肉不變質(zhì)。
每次輪到買腿肉是最期待的時候,王大廚有一道拿手菜——陜西肉夾饃。雖是山東籍貫,但跟著項目走南闖北多年的王大廚并不拘于魯菜系,無論是川菜里的麻辣兔頭,湘菜里的麻辣雞子,甚至是陜北菜,王大廚都一一手到擒來。但最受歡迎的,還是那道從外表看來平平無奇的陜西肉夾饃。焯水洗凈后的豬肉在油鍋中炒至表面金黃,再放蔥、姜、八角等炒香,燉熟后混著青色尖椒,紅色小米椒加老湯剁碎,舀進煎至兩面金黃的餅,再來一碗胡辣湯,就是當天最治愈的時刻。
項目上買得最多的是翅中和豬腳尖,買回去或燉或炸著吃,都是頂鮮美的口味,一大盆菜總能一掃而空。這兩種庫存向來足,因為不怕滯銷,無需像公雞得提前打招呼。報好數(shù)量,穿著厚襖的店家打開冷庫,白氣絲絲縷縷溢出,胳膊上被冷氣叮一下,又是炎熱。隨著項目上95后、00后逐漸增多,如何做出符合年輕人口味的飯菜成了王大廚一直思索的問題。于是,餐桌上漸漸出現(xiàn)了炸串、雞排這樣的食物?!拔覀?nèi)ネ饷娉钥敬?,其實會發(fā)現(xiàn)不衛(wèi)生的現(xiàn)象,在家吃咱王廚做的炸串,味道好,也吃得放心!”99年的財務(wù)小姐姐楊玉涵笑著說道。
采買結(jié)束,包里已經(jīng)攢了一沓銷貨單,食材跟相熟的鋪子已商議好,待買齊后自會用推車幫著運出去?!袄系胤??”“老地方。”再不多言,也是一份由時間磨合出來的默契。
都說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催^一段話記憶深刻,“中國人總會將苦澀藏在心里,而把幸福變成食物,呈現(xiàn)在四季的餐桌之上。正因此,熱氣騰騰的餐桌,一家人團圓,笑語滿堂,推杯換盞,才會成為中國人最簡單也最踏實的幸福?!辈恢挥X入職已經(jīng)一年有余,身邊的同事已然成為家人一般的存在,一起過節(jié),一起吃飯,交換彼此的困惑與工作想法,在一點一滴的日常中,所有的幸福和喜樂,都可以在享受美食里得到延展和延期。每日的三餐,更是在談笑間,蕩漾出歲月可期的歡喜。而我,也將在這樣一份踏實中,迎接更多的挑戰(zhàn)。
【編輯:釗倫】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