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報發(fā)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軟件著作權2項、核心期刊論文2篇……在中鐵十四局汕汕鐵路站前6標項目部,得益于項目部創(chuàng)新工作室這一強大“引擎”,建設者們已駕駛盾構機成功在海底掘進超過6公里,攻克了跨越F8斷層等數(shù)個難題。
青年職工進行關鍵技術研究(許佳琪 攝)
該項目承建的汕頭灣海底隧道是汕汕鐵路全線控制性工程,地處8度地震烈度區(qū),須先后穿越地質破碎帶、孤石密布區(qū)和多條斷層,施工安全風險高,難度大,工期緊,任務重。為確保汕汕鐵路汕頭灣海底隧道施工順利進行,該項目于2020年7月13日成立“盛圣勝創(chuàng)新工作室”,主要進行復雜海域條件下超大斷面高風險海底隧道綜合建造關鍵技術研究。
工作室自成立以來,便以解決汕頭灣海底隧道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重難點問題為導向,圍繞項目建設中心,組織全員發(fā)現(xiàn)、全員創(chuàng)新,挖掘工程建設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堅持以技術創(chuàng)新推動現(xiàn)場施工順利進行,近期該項目依托海底隧道內富水條件下大型水泵房施工工法獲得的2021年度優(yōu)秀工法獎,就是該工作室立足現(xiàn)場、解決難題、總結經驗的一個縮影。
勞動競賽授旗儀式(許佳琪 攝)
“汕頭灣海底隧道為‘U’型坡設計,2號斜井與正洞交會處為全隧道的最低點”,項目總工柯成林介紹道,“2號斜井進入正洞后,日出水量達到5000立方米,正洞大小里程開挖受水的影響極大,施工期間,洞內長期積水無法集中引排,導致進度緩慢,工效大幅降低,想要保質保量完成隧道施工任務,結合項目施工實際改進大型水泵房施工工法勢在必行?!?/p>
結合汕頭灣海底隧道2號斜井及進入正洞后的地下水出水情況,泵房、正洞仰拱中心溝、正洞至斜井泵房段的暗埋矩形溝等設計情況,項目創(chuàng)新工作室進行了充分研究,制定了泵房、正洞至斜井泵房段暗埋矩形溝及交叉口正洞仰拱及矩形溝施工方案,并在2號斜井底設置了一處300立方米的水泵房,用于隧道運營期的集中抽排水,成功在洞內大出水情況下將水自動引排至泵房,為隧道大、小里程快速施工創(chuàng)造了條件。
此外,該項目創(chuàng)新工作室認真總結深水大跨連續(xù)梁拱橋的施工經驗,研究的《城際軌道鐵路180米跨連續(xù)梁鋼管拱橋深水大跨連續(xù)梁和鋼管拱原位拼裝施工技術研究》從一眾工法中脫穎而出,獲得山東土木建筑科學技術二等獎、中國鐵建科學技術二等獎。
青年突擊隊在施工一線(許佳琪 攝)
工作室還十分注重對人才的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勞模示范引領作用,激勵和引導廣大職工積極參與到項目創(chuàng)新活動中來。工作室緊密聯(lián)系項目團支部所屬青年突擊隊建設,通過以黨帶團、導師帶徒、技能大賽、職工夜校等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提高青年施工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良好的科研氛圍也激勵了更多一線技術人員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以創(chuàng)新驅動生產,用技術獲取優(yōu)勢,讓科技成為施工生產的新動能。截至目前,該項目青年突擊隊榮獲第28屆汕頭市“青年文明號”稱號,“盛圣勝技術創(chuàng)新工作室”獲得2021年度中鐵十四局公司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和汕頭市勞模和工匠人才創(chuàng)新工作室稱號。
【編輯:金雨】
相關新聞